New 新訊看板

由藏傳佛教高僧指導拍攝 ==
  == 真人實事編輯電影

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( 佛教哲學電影 )


佛教歷史

佛教歷史
紀錄片 大唐西遊記 【Master of Monkey King】


~ ~ ~ 法王歷史專欄 ~ ~ ~



本站將不定期推出 '' 現代高僧 17世大寶法王應化事蹟 ''
要歷史紀錄 ...等,以便法友更認 法王,當生皆得
利益,願福慧增 長,法喜充滿,阿彌陀佛 !

1. 最 新 網 頁
第一集 八天八夜 穿越生死線「噶瑪巴」火線大逃亡
1999.12.28 Pm10:30
一個矯健的身手,從經堂縱身跳下,
八天後,他現身
達蘭 莎拉參加流亡政教領袖達賴喇嘛座床典禮,成千
藏人 與全球佛教徒首次近觀這位年輕活佛,他公開承
認自己是一 位流亡者。
- 聖 道 足 跡


2007年 仁波切探望法王



@ @ @ @ 嘎瑪嘎舉黃金珠鬘專欄 @ @ @ @




第十世 大寶法王的故事

第十世 大寶法王的故事
法王說故事

噶舉祈願大法會 ( 紀錄片 )

噶舉祈願大法會  ( 紀錄片 )



@ @ @ @ 法 王 課 程 @ @ @ @





@ @ @ 本 月 推 薦 課 程 @ @ @

法王中文翻譯 : 妙融法師 ( FB )

法王隨侍口譯 : 堪布 羅卓丹傑



@ @ @ @ 佛學課程線上教 @ @ @ @

= = = ( 全套次第課程 ) = = =



學習地圖

論語講要

網誌存檔

法王開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我對台灣有特別的感覺     就好像我的前世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是台灣人一樣     是類似家鄉的感覺 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    烏金欽列多傑        










1.  如何克制憤怒與仇恨

地點:印度上密院
時間:2005/06/25
 

觀音是愛與慈悲的化身。我們的內在已經具備了愛與慈悲的種子─愛自己以及他人!

愛與慈悲之種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種,如果我們要對兩者加以區分的話,可以說仇恨是破壞性的,而仁愛則是能帶來利益的。

有時候我們會從他人那裡感受到敵意,但如果我們反省一下就會發現其中必然會有原因。這裡有一個小故事:
        在西藏,有一位偉大的瑜伽士名叫密勒日巴,他受到西藏所有佛教學派的尊崇。密勒日巴的故事和印度著名的詩人蟻垤很相似。蟻垤在早年曾是一名專門搶劫朝聖者和旅行者的強盜,他的內心充滿憤怒,直到有一天蟻垤碰到了一位身無分文的瑜伽士(悉達)(注:梵文siddha,音譯『悉達』,既有成就的佛教修行者,或成就者),蟻垤試圖殺害這位瑜伽士。但最後,蟻垤與瑜伽士的相遇成了他人生的轉捩點。(注:在法王五月二十一日的開示中講到了這個故事)
         密勒日巴在他年輕時也曾犯下了許多惡行。密勒日巴出生在一個偏僻地區的富裕家庭,他的祖先很早就遷徙到這裡,並慢慢富裕起來,當地人並不樂於見到他們的成功,人們非常的妒忌他們。密勒日巴有一個妹妹,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因為重病而去世了。密勒日巴父親的財產全部落入到他伯父的手裡,這些財產原本是應該在密勒日巴長大成人時交還給他的。
         關於這個故事有兩種說法,其中一個是說當時密勒日巴的母親只有27歲,他的伯父希望她能夠改嫁給他的兒子,但她卻不願意。因為她的拒絕,密勒日巴的伯父開始非常惡劣的對待她。密勒日巴一家只能得到極少的一點衣食,還經常遭到伯父一家的虐待,他們飢餓不堪還被迫要去做苦工。當密勒日巴長大成人可以管理父親留下的財產時,他的伯父卻不願意還給他。 
        不幸的是,密勒日巴的母親是個天生心胸狹窄的人,無法原諒他的伯父,她希望能夠復仇,於是將密勒日巴送去學習黑巫術。經過諸多艱難困苦,密勒日巴成為了熟練的咒師併殺死了25個人。村莊裡的人們非常的難過,並因為密勒日巴的所作所為,人們由原來的同情轉變成反對他。
        我(注:法王噶瑪巴)對雙方都能夠理解,也明白為什麼他們會仇恨對方。但密勒日巴和他的伯父有著巨大的不同:他的伯父對密勒日巴始終懷著仇恨;而密勒日巴在殺死如此多人之後,出於悔恨和愧疚,他放棄了對伯父的仇恨。密勒日巴選擇了佛法的道路,開始接受和練習如何去愛所有眾生的修持,這樣一來他瞋恨的傾向就得到了徹底的消除。
 密勒日巴的母親去世後,他的妹妹仍然遭受著貧窮的折磨卻再也沒有理由去懷恨了。自從密勒日巴消除了他的仇恨,他伯父的態度也開始變得緩和。隨著時間的流逝,人們開始明白密勒日巴當初為什麼要那樣做。在深深的自責下,密勒日巴也努力地去清除自己的罪行,並經歷了修行佛法的眾多困難。
 
一日,密勒日巴的姑母前來祈求原諒。那天當她到來時,密勒日巴正在說法。她遠遠的就被看見了,密勒日巴和他的妹妹開始討論是否應該讓她進來。密勒日巴的妹妹說,這位姑母曾經給他們帶來了這麼多的痛苦,如果允許姑母進來的話,她就會離開。

 
關於這一段也是有很多說法,其中一個說法是,密勒日巴很和藹地回答他的妹妹,說道:『如果你有別的事情,我會答應你離開,而且不讓姑母進來。』但是考慮了一小會,基於佛法的觀點,密勒日巴決定,不能捨棄他的姑母或者任何眾生,無論是親戚還是敵人,對所有眾生都應該一視同仁,包括對他的姑母,也是一樣。所以,密勒日巴讓他的姑母進來,但他並沒有正面看她,而是隔著一塊屏風和她說話。一開始,密勒日巴很嚴厲的提醒他的姑母,當他和妹妹沒有食物的時候,她從來都沒來過,也沒有提供過任何食物,更不承認她是他們的姑母。 
 
當密勒日巴這樣說時(注:據《密勒日巴尊者傳》記載,密勒日巴當時是以道歌的形式唱出這段話的),她的姑母感到強烈的自責與後悔,並且由於她深深懺悔的力量,使她後來成為了密勒日巴傑出的弟子之一。
這裡關鍵的部分是,即使有人對你非常的仇恨,對你來說最好的是:生起忍耐並在心中為他人創造一些空間。因此,與產生瞋恨相反,我們應該發展的是仁愛和慈悲。如果我們這樣去做,將有助於減少我們的敵意和他人心中的怒氣。畢竟,仁愛與慈悲是所有眾生心中,與生俱來的特質,我們必須珍惜這種特質。如果我們可以生起仁愛與慈悲,並一直延續,這將會給我們自身和他人都帶來極大的利益。
 
但是如果我們持續以敵意和仇恨作為回應,那將會是非常有害並具有破壞性的,這會摧毀愛與慈悲的種子。 
 
假如一個人正在生氣,心中充滿憤怒,那就不要以憤怒相報復,而應該以利益他們的發心相對待。這些不僅僅是口頭上說的話而已,它們來自我的親身體驗。
 我是一個佛法小學生,我不能說已經證得圓滿,只是在很小及有限的方面我認識到了修持佛法的利益。當我經驗到憤怒,我明瞭外在因素是如何地激發我們的憤怒,然而對於那些令人生氣的外塵緣境,其實最好的對待方式即是「一笑置之」,如此我就不會被憤怒和那些外在因素所征服。我會試著不去把憤怒和外在因素看得太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假如我們不能在憤怒的狀態中解脫,那麼我們就應該嘗試去辨認它,這樣無論它何時出現,都可以讓它停止。最好的是可以讓它停止,但如果不能,我們也應該試著儘快調整狀態。不要讓憤怒延長或者在心相續中停留,否則憤怒會傷害到我們的體質。
並不僅僅是因為別人的刺激或者錯誤,使我們生起憤怒;我們應該知道當憤怒的種子在他人內心生起的同時,這些種子也在我們的內心相應滋生。如果你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之中,內心都保持慈悲,那將會非常具有利益。   
  





 2. 大寶法王為憂鬱症者開示

 時間:2004年01月07日

近來全世界各地,特別像是在中國台灣香港等華人地區,出現了憂鬱症的疾病,這些人的內心變的緊繃慌張,很不快樂!
這種疾病的產生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的,這是有某些各種不同的原因造成的。要想辦法不要得到這個疾病,首先要探討原因是什麼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根據我的經驗來推論的話,我們的內心變的緊繃慌張、不快樂、出現自殺等等的惡業,主要是自己內心不能夠知足的緣故而造成。在任何方面,我們不管做什麼事,懷著強烈的期望,有時期望太強烈,而不能夠實現,這樣的痛苦強烈折磨下所以導致了自殺。

同樣的,現在這個世界,經濟發展非常繁榮的緣故,許多大都市變的非常忙碌,因為非常忙碌之故形成了一種壓力,影響了我們的內心,內心變得煩躁不安,所以內心不能放鬆,清閒悠然,所以內心就不快樂,造成自殺這種情形。
總之,有許多因緣條件,所以我們首先要去探討這是原因是什麼,明白瞭解了這些原因,思維要如何把這些原因消除掉,而且我們要學習正面調適的道路。
內道佛教義理之中提到,我們要消除這種痛苦最好的方法,就我的看法,就是要多多思維業力因果,業力因果是真實不虛的,不會造假的,如果能夠明白瞭解業力因果理論,當我們內心有強烈期望的時候,非常痛苦的時候,都是有一些幫助的。同樣的,觀修慈心悲心,也是非常重要的,其中更特別的是要能夠安心,心能夠寧靜的方法是安止,就是觀修安止〈止觀〉,肯定的,如果用安止的方法使內心得到了寧靜,實在是非常好的。安止方面對這個疾病是非常有用的,我是這樣想的。
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◆「為憂鬱症者的開示」是 大寶法王於2003年底的噶舉普賢祈願大法會圓滿後離開菩提迦耶前一小時,應原動力唱片的祈請,自然流露的一則開示。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3. 去除瞋恨心的方法

地點:印度上密院
時間:2005/05/21


人類與其它眾生相比,被賜予了更多的才能,因此人身是非常彌足珍貴的。我們都擁有為我們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的潛質,當然我們也能夠繼而為其他眾生帶來快樂,但這需要具備一切的善緣。總的來說,我們總是忙於處理一切事務。無論如何,一個眾生都不太可能為了他人的生命而設定目標。每一個眾生都有著他們自己的責任與任務。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找尋快樂,每一個生命皆是如此。我們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呢?很明顯是根據我們的態度,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我們欲求的方式。與每個眾生的不同本性無關,每一個人都有著共同的態度與渴望,那就是尋找快樂,去除痛苦。得到快樂、去除痛苦其實是每一個眾生共同的願望,但人類卻有著特殊的離苦得樂的潛能,而且與其它眾生相比,人類對離苦得樂有著經久不衰的決心。假如我們能夠瞭解生命的本質就是尋獲快樂,那麼我們就有了一個更好的角度去了知我們的生命是否具有意義。生命可能會因為你的上師或善知識的指引而變得有意義,或者僅僅因為你改變了你的思想,你就可以使生命具有意義。


首先,生命中的內在渴望就是尋找快樂,瞭解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你的態度與尋求快樂相違背,那麼生命將會變得毫無意義。另一方面,為了使生命有意義,最重要的就是造作那些能夠帶來快樂的善業。為了得到快樂,我們要尋找正面的,積極的善因,例如非暴力或是能為心靈帶來平安喜樂的善因。相反地,如果造作了不善因,則將會使我們尋找快樂、成就具義人生的希望落空。在我們的生命中,我們所指的潛質就是:仁愛、慈悲和非暴力。為了在我們內心種下仁愛與慈悲的種子,很重要的一點是瞭解到:仁愛與慈悲的反面即是煩惱染污。這些煩惱染污會阻止我們發展仁愛與慈悲。與仁愛和慈悲相反的情緒就是貪、瞋、癡。說到瞋恨心,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,我覺得如果想增加我這個教授的效果的話,講故事會是比較有用的,也許這樣能夠使重點更加清晰。


從前有一位偉大的印度詩人名字叫做蟻垤,他用梵文寫了世界知名的著作《羅摩衍那》,這一經典被視為印度人的聖經,它涵括了印度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所有內容。但是,要知道的是其實這位世界知名的詩人並不十分具有品德,早年他曾經是一位專門搶劫朝聖者和旅行者的強盜,有時候他甚至會殺死這些人們。


有一次,整整一個星期蟻垤都沒有找到任何『獵物』,這時候來了一位瑜伽士,蟻垤非常希望能夠在這位瑜伽士身上得到一些錢或者食物,然而這位瑜伽士身上一無所有。蟻垤因此變得非常憤怒,他對瑜伽士說:『我不會放你走的。在這個森林裡有一個吸血魔鬼,如果我把你的血供奉給他,他一定會同意把我變得富有的』。瑜伽士看到自己即將要死了,卻沒有絲毫的驚慌和恐懼,他回答道:『好吧,假如我的死可以令你快樂,那麼我的生命則是有意義的。但是你的所作所為卻是有罪的,你是否察覺到你已經使你的一生負罪?』
蟻垤回答道:『是的,我知道這一切的果報將是接踵而來的痛苦。』
瑜伽士接著問道:『當你知道這些行為是罪惡的,而且只會帶來苦果,為什麼你還要這樣做呢?』


蟻垤回答:『我之所以這樣是為了贍養我的家庭。』
兩人為此經過了一番長時間的討論,最後瑜伽士說:『如果你對你的家人如此的執著,為什麼不去做一些別的事情而要去搶劫殺人呢?』
蟻垤接著說:『我工作並不努力,而且不懂做其他的事了,我會的只有搶劫和殺人,我也知道這是一項危險的工作,但有時候我還真能因此變得富有呢。』
然後瑜伽士又問了另一個問題:『你的家人知道你謀的是一種什麼營生嗎?』
蟻垤說:『是的,他們知道,而且他們對我所做的感到高興。』
『那麼在這種情況下』,瑜伽士說道:『你的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要承擔這些罪業。』
蟻垤反駁道:『你這是什麼意思?』
瑜伽士繼續解釋道:『你知道你所做的事是不正確而且是罪惡的,而你的家庭成員也都悉知,但他們是否知道他們也需要承擔這些罪過呢?你有沒有問過你的家人這個問題?』
蟻垤回答說沒有,所以瑜伽士就讓他回家問一下他的家人,是否願意一起承擔這些罪業。蟻垤卻認為這個瑜伽士不過是想要耍小聰明然後逃走而已。瑜伽士告訴他:『你錯了,如果你對我有懷疑你可以把我綁在一棵樹上,回家向你的家人提出這個問題後,再帶著答案回來。』


蟻垤真的這樣做了。他回到家先問了他的母親,母親回答道:『我把你生了下來,又把你養大成人,這些是我的責任。而現在你有責任照顧你的家庭,如果你造了惡業這也是你的責任,但是我可不願意分擔這些惡業。』


然後蟻垤問了他的父親和兄弟,但他得到的是同樣的答案。當他來到他的妻子面前問到:『你是我的妻子,你願意分擔我所造作的業的一部份嗎?你願意為我造下的罪孽承擔一部份後果嗎?』


他的妻子回答道:『我和你在一起經歷了高低起伏、歡樂和痛苦,但說到犯下的惡業,我可不願意分擔,那是你自己的責任。』


蟻垤看著他的孩子們,但他們都太小回答不了這個問題。所以他又回到了瑜伽士的身邊。這是蟻垤生命中的轉捩點,從此他成為了這位偉大的瑜伽士的學生。


這裡要說的重點是,瞋恨往往會被認為是被外在客觀的人或事物而激起的。但無論如何,我們要瞭解和認識到,我們自身同樣是帶來瞋恨心的誘因。如果我們可以從自身的角度看待這個事實,我們就不會將所有責任都推卸到別人身上,而能夠生起寬恕的心,這就是真實斷除瞋恨心的方法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對著鏡子擺出一副難看的臉,你會看到同樣的一幅難看的臉對著你,但如果你做出快樂的表情,鏡子裡就會出現一個同樣快樂的表情。
最關鍵的是,我們要認識到自身的錯誤,並寬恕別人的過失,這會為你的人生帶來積極的態度與正面的情緒,也同樣會為別人帶來積極的影響,即使他們的確犯了錯誤。如果你能生起寬恕的胸懷,這些功德將會幫助你戰勝痛苦,併生起對一切眾生的仁愛態度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法王領眾誦念 大祈願文- 相好讚




德育動畫系列 (中英文雙字幕版)

歡 迎 點 閱 網 頁 德 育 專 欄




總網頁瀏覽量

@ @ @ 本站所有文字、圖片等資料
皆載自法王專屬網站 @ @ @